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知识 > 物理技巧

物理知识点总结(10篇)

来源:我的物理知识分享发布时间2023-12-10编辑:佚名阅读: 手机阅读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loading="lazy" src="https://p.9136.com/00/l/d6aacab605_5fbf7eadc17d3.jpg" alt="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p>
<h2>物理知识点总结1</h2>
<p>  固体的压力和压强</p><p><strong>  1、压力:</strong></p><p>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p><p>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物体的重力G</p><p>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p><p>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p><p>  G G F+G G – F F-G F</p><p><strong>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strong></p><p>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p><p>  压强</p><p>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p><p>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p><p>  ⑶公式p=F/ 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p><p>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p><p>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p><p>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p><p>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p><p>  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p><p>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F/S )。</p><p>  液体的压强</p><p>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p><p>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p><p>  3、液体压强的规律:</p><p>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p><p>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p><p>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p><p>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p><p>  压强公式:</p><p>  ⑴推导过程:(结合课本)</p><p>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p><p>  液片受到的压力=G=mg=ρShg .</p><p>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p><p>  ⑵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p><p>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p><p>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ρ:kg/m3 g:N/kg;h:m</p><p>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p><p>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p><p>  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p><p>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p><p>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p><p>  压力:</p><p>  ①作图法</p><p>  ②对直柱形容器F=G</p><p>  连通器:</p><p>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p><p>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p><p>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p><p>  学习物理注意事项</p><p>  (1)物理用语是学习物理的语言工具,必须学好。物理用语中专用词、专用符号、相关的科学家名字及贡献需要一定的记忆。这些内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每个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数都是用物理名称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用心准确的记忆。</p><p>  (2)有些物理量的修饰语也要注意,比如只能说“由于”或“”“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物理规律或定律的陈述,一般都是条件式陈述或因果关系式陈述,不能因果倒置,是要扣分的。比如在平面镜成像规律中“像与物大小相等”不能说成“物与像大小相等。理解并灵活运用上述规律,正确使用物理用语,记忆物理概念,陈述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就无需死记硬背,也不用担心表述不自如的尴尬。</p><p>  (3)物理公式的书写、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都要做到规范和熟练。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p><p>  惯性知识点</p><p>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p><p>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p><p>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p><p>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p><h2>物理知识点总结2</h2>
<p><strong>  一、电路</strong></p><p>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p><p>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p><p>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p><p>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p><p>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p><p>  电路有三种状态:</p><p>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p><p>  (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p><p>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p><p>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p><p><strong>  二、电流</strong></p><p>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p><p>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p><p>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p><p>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p><p>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p><p>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p><p>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p><p>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p><p><strong>  三、电压</strong></p><p>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p><p>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p><p>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p><p>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p><p>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p><p>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p><p>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p><p>  熟记的电压值:</p><p>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p><p>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p><p>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p><p>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p><p>  ⑤工业电压380伏.</p><p><strong>  四、电阻</strong></p><p>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p><p>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滑动变阻器:</p><p>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p><p>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p><p>  正确使用,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p><p><strong>  五、欧姆定律</strong></p><p>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公式的理解:</p><p>  ①公式中的,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p><p>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p><p>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p><p>  欧姆定律的应用:</p><p>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p><p>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p><p>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p><p>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p><p>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p><p>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p><p>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p><p>  ④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p><p>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Q是热量)</p><p>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p><p>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p><p>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p><p>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p><p>  ④分流作用:;计算I1,I2可用:;</p><p>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Q是热量)</p><p><strong>  六、电功和电功率</strong></p><p>  1.电功(W):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p><p>  2.功的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06焦耳.</p><p>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p><p>  4.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p><p>  ①式中的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p><p>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p><p>  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p><p>  还有公式:=I2Rt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I→安(A)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p><p>  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p><p>  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p><p>  5.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p>  6.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另有:实际电流</p><p>  7.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当U>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当U<U0时,则P<P0;灯很暗,当U=U0时,则P=P0;正常发光.</p><p>  8.同一个电阻,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p><p>  9.热功率:导体的热功率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p><p>  10.P热公式:P=I2,(式中单位P→瓦(W);I→安(A);R→欧(Ω);t→秒.)</p><p>  11.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热功率=电功率,可用电功率公式来计算热功率.(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p><p><strong>  七、生活用电</strong></p><p>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p><p>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p><p>  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安全用电的原则是:</p><p>  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p><p>  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p><p><strong>  八,电和磁</strong></p><p>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p><p>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p><p>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p><p>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p><p>  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北出南进.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p><p>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p><p>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p><p>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p><p>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p><p>  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p><p>  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p><p>  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p><p>  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p><p>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p><p>  15.电磁铁的特点:</p><p>  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p><p>  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p><p>  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p><p>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p><p>  17.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p><p>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p><p>  发电机感应电流的条件:</p><p>  ①电路必须闭合;</p><p>  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p><p>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p><p>  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结构:定子和转子.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p><p>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机.</p><p>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换向器:实现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的互换.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p><h2>物理知识点总结3</h2>
<p><strong>  一、牛顿第一定律</strong></p><p>  1、牛顿第一定律:</p><p>  (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p><p>  (2)说明:</p><p>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p><p>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p><p>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p><p>  2、惯性:</p><p>  (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p><p>  (2)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p><p>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p><p><strong>  二、二力平衡</strong></p><p>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p><p>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p><p>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p><p>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p><p>  相同点:</p><p>  ①大小相等;</p><p>  ②方向相反;</p><p>  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p><p>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p><p>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受平衡力物体运动状态静止匀速运动受非平衡力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不变说明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运动状态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p><p><strong>  三、滑动摩擦力</strong></p><p>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p><p>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p><p>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p><p>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p><p>  5、滑动摩擦力:</p><p>  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p><p>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p><p>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p><p>  6、应用:</p><p>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p><p>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p><h2>物理知识点总结4</h2>
<p><strong>  第七章 力</strong></p><p><strong>  一、力</strong></p><p>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p><p>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p><p>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p><p>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p><p>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p><p>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p><p>  6、力产生的条件:</p><p>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p><p>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p><p>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p><p>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p><p><strong>  二、弹力</strong></p><p>  1、弹力</p><p>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p><p>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p><p>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p><p>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p><p>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p><p>  2:弹簧测力计</p><p>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p><p>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p><p>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p><p>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p><p>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p><p>  (1) 认清 量程 和 分度值 ;</p><p>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p><p>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p><p>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p><p>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p><p>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 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p><p><strong>  三、重力、</strong></p><p>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p><p>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正比。</p><p>  公式:G=mg 其中g=9.8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p><p>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p><p>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p><p>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p><p>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p><p><strong>  第八章 力和运动</strong></p><p><strong>  一、牛顿第一定律</strong></p><p>  1、牛顿第一定律:</p><p>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p><p>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p><p>  ⑵说明:</p><p>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p><p>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p><p>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p><p>  2、惯性:</p><p>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p><p>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p><p>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p><p>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p><p><strong>  二、二力平衡</strong></p><p>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p><p>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p><p>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p><p>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p><p>  相同点:</p><p>  ①大小相等;</p><p>  ②方向相反;</p><p>  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p><p>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p><p>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p><p>  物体受力条件</p><p>  物体运动状态</p><p>  说明</p><p>  受平衡力</p><p>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p><p>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p><p>  受非平衡力</p><p>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p><p>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p><p>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p><p><strong>  三、滑动摩擦力</strong></p><p>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p><p>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p><p>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p><p>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p><p>  5、滑动摩擦力:</p><p>  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p><p>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p><p>  ③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p><p>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p><p>  7、应用:</p><p>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p><p>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p><p><strong>  第九章 压强 一、压强</strong></p><p>  1、压力:</p><p>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p><p>  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F = G</p><p>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p><p>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p><p>  ⑴课本P30图9.1—3中,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p><p>  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p><p>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p><p>  3、压强:</p><p>  ⑴ 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p><p>  ⑵公式:p = F/S 推导公式:F = PS、S=F/p</p><p>  ⑶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面积S的单位:米2(m2),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p><p>  (4)应用: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p><p>  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p><p><strong>  二、液体的压强</strong></p><p>  1、液体压强的特点:</p><p>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p><p>  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p><p>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p><p>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p><p>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 h</p><p>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 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a)。</p><p>  压 强</p><p>  公式</p><p>  p = ρ g h</p><p>  适用范围</p><p>  通用公式:一般固体</p><p>  一般液体</p><p>  一般思路</p><p>  水平面:F = G p=F/S</p><p>  先 p = ρ g h再 F = PS</p><p>  特殊思路</p><p>  圆柱形物体p = ρg h</p><p>  规则容器装液体:F = G p=F/S</p><p>  3、连通器:</p><p>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p><p>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p><p>  ⑶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p><p><strong>  三、大气压强</strong></p><p>  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p><p>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p><p>  (1)实验过程:在长约1,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p><p>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 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p>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p><p>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p><p>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p><p>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p><p>  D、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p><p>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 g=1.01×105Pa</p><p>  3、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p><p>  4、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p><p>  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降低,气压增大时 升高。</p><p>  6、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p><p><strong>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strong></p><p>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p><p>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p><p><strong>  第十章 浮力 一、浮力</strong></p><p>  1: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p><p>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p><p>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液(气)体</p><p><strong>  二、阿基米德原理</strong></p><p>  1、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p><p>  2、 方向:竖直向上</p><p>  3、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p><p><strong>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strong></p><p>  物体运动状态</p><p>  物体运动方向</p><p>  力的关系</p><p>  V排与V物</p><p>  密度关系</p><p>  下沉</p><p>  向下</p><p>  F浮< G物</p><p>  V排=V物</p><p>  ρ物</p><p>  悬浮</p><p>  静止在液体内部</p><p>  F浮= G物</p><p>  ρ物=ρ液</p><p>  上浮</p><p>  向上</p><p>  F浮> G物</p><p>  ρ物>ρ液</p><p>  漂浮</p><p>  静止在液体表面</p><p>  F浮= G物</p><p>  V排物</p><p>  ρ物>ρ液</p><p>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p><p>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p><p>  1.浮力的应用</p><p>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p><p>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p><p>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的气体来改变浮力。</p><p>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p><p>  2、浮力的计算:</p><p>  1)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p><p>  2)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p><p>  3)漂浮悬浮法:F浮=G物</p><p>  4)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p><p><strong>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strong></p><p><strong>  一、功</strong></p><p>  1、做功的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p><p>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p><p>  n 有力无距离: 搬而未起,推而未动,有力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p><p>  n 有距离无力: 物体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运动方向上没有力对物体做功(踢球离开脚后移动的距离, 人对足球没有做功。</p><p>  n 力和距离垂直: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通过的距离和力的方向垂直,物理在力的 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p><p>  2、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p><p>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p><p>  用公式表示=FS,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p><p>  F——力——牛顿(N)</p><p>  S——距离——米(m)</p><p>  功的单位:焦耳,1J=1N·m。</p><p>  注意:</p><p>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p><p>  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p><p>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p><p>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p><p>  说明:</p><p>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p><p>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p><p>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h)。</p><p><strong>  二、功率</strong></p><p>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p><p>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p><p>  3、定义公式:P=W/t</p><p>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W的单位:焦,时间t的单位:秒s),功率P的单位:瓦(W)。</p><p>  4、单位:主单位 ,常用单位 kW,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1kW=103W</p><p>  5、推导公式:P =Fυ;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υ表示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率P的单位:瓦,力F的单位:牛N),速度υ的单位:米/秒(m/s)。</p><p><strong>  三、动能和势能</strong></p><p>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p><p>  理解:</p><p>  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p><p>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p><p>  2、动能</p><p>  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p><p>  ②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p><p>  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p><p>  3、重力势能</p><p>  ①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p><p>  ②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p><p>  高度相同的物体,物体 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同的物体,物体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p><p>  4、、弹性势能</p><p>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p><p><strong>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strong></p><p>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p><p>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p><p>  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p><p>  2: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p><p>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p><p><strong>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strong></p><p><strong>  一、杠杆</strong></p><p>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p><p>  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杠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硬物体棒)、受力(动力和阻力)和转动(绕固定点。</p><p>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甚至是任意形状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且是硬物体,都可称为杠杆。</p><p>  2、杠杆的五要素:</p><p>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p><p>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p><p>  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p><p>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p><p>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p><p>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p><p>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p><p>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p><p>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p><p>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p><p>  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p><p>  4、应用:三种杠杆:</p><p>  名称</p><p>  结构特征</p><p>  特 点</p><p>  应用举例</p><p>  省力杠杆</p><p>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p><p>  (L1>L2,F1< F2)</p><p>  省力、费距离</p><p>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p><p>  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p><p>  费力杠杆</p><p>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p><p>  (L1,F1> F2)</p><p>  费力、省距离</p><p>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p><p>  理发剪刀、钓鱼杆、镊子、船桨</p><p>  等臂杠杆</p><p>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p><p>  (L1=L2,F1=F2)</p><p>  不省力、不费力</p><p>  天平,定滑轮</p><p>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p><p>  2、定滑轮:</p><p>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p><p>  ②实质:等臂杠杆。</p><p>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p><p>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p><p>  3、动滑轮:</p><p>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p><p>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p><p>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p><p>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2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G动)/2。</p><p>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2h</p><p>  4、滑轮组</p><p>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p><p>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p><p>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n。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G动)/n。</p><p>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nh。</p><p>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 n=(G+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p><p>  第3节 机械效率</p><p>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p><p>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p><p>  斜面:W有用=Gh</p><p>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p><p>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p><p>  斜面:W额=fL</p><p>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p><p>  公式:W总=W有用+W额=FS</p><p>  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p><p>  公 式:</p><p>  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p><p>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p><p>  7、机械效率的测量:</p><p>  (1)原理:</p><p>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p><p>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p><p>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p><p>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p><p>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p><p>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p><p>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p><p>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p><h2>物理知识点总结5</h2>
<p><strong>  照相机和投影仪</strong></p><p><strong>  照相机:</strong></p><p>  1、镜头是凸透镜;</p><p>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p><p><strong>  投影仪:</strong></p><p>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p><p>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p><p>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p><p>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p><p>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p><p><strong>  显微镜和望远镜</strong></p><p>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p><p>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p><p>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p><p><strong>  透镜</strong></p><p>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p><p>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p><p>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p><p>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p><p>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p><p>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p><p>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p><p>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p><p>  透镜对光的作用:</p><p>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p><p>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p><p>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p><p><strong>  凸透镜成像规律</strong></p><p>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p><p>  凸透镜成像规律:</p><p>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p><p>  u > 2f f<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p><p>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p><p>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p><p>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p><p>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p><p>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p><p>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p><p>  口决二:</p><p>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p><p>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p><p>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p><p>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p><p>  口决三:</p><p>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p><p>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p><p>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p><p>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p><p>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p><p>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p><h2>物理知识点总结6</h2>
<p>  研究静摩擦力</p><p>  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p><p>  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这个值叫静摩擦力。</p><p>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p><p>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0≤F=f0≤fm</p><p>  5.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m=μ0?N(μ≤μ0)</p><p>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p><p>  力的`等效/替代</p><p>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p><p>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p><p>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p>  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p><p>  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p><h2>物理知识点总结7</h2>
<p><strong>  一、光的折射</strong></p><p>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p><p>  2、光的折射定律:</p><p>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p><p>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p><p>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p><p>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p><p>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p><p><strong>  二、透镜</strong></p><p>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p><p>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p><p>  光心:</p><p>  (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p><p>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p><p>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p><p><strong>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strong></p><p>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p><p>  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p><p>  倒、正放、缩虚、实</p><p>  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p><p>  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幻灯机</p><p>  uu放大镜</p><p><strong>  四、眼睛和眼镜</strong></p><p>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p><p><strong>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strong></p><h2>物理知识点总结8</h2>
<p>  <strong>一、密度知识点总结归纳</strong></p><p>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p><p>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p><p>  2.定义式:P=M/V</p><p>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p><p>  3.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p><p>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p><p>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p><p>  <strong>二、质量知识点总结归纳</strong></p><p>  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p><p>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p><p>  3、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p><p>  4、质量的测量: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平等。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p><p>  5、托盘天平</p><p>  (1)原理:利用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制成的'。</p><p>  (2)调节:</p><p>  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p><p>  ②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有些天平,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平衡螺母。有些天平,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平衡螺母。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p><p>  (3)测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p><p>  (4)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p><p>  (5)天平的“称量”和“感量”。</p><p>  “称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数。“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称量和感量这两个数可以在天平的铭牌中查到。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这架天平的测量范围。</p><p>  <strong>三、初速度知识点总结归纳</strong></p><p>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p><p>  2、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p><p>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p><p>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p><p>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p><p>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p><p>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p><p>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p><p>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p><p>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p><p>  11、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p><p>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p><p>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p><p>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p><p>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p><p>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p><p>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p><p>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p><p>  1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p><p>  20、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10-4㎡。</p><h2>物理知识点总结9</h2>
<p><strong>  重点定义</strong></p><p>  1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p><p>  2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p><p>  3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p><p><strong>  疑点</strong></p><p>  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不是声音的大小,也不是声音的音色。</p><p>  2 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p><p>  拓展:</p><p>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p><p>  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p><p>  上面的内容是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音调,相信聪明的同学们已经熟记于心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初中物理讯息尽在。</p><p>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p><p>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p><p><strong>  透镜</strong></p><p>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p><p>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p><p>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p><p>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p><p>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p><p>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p><p>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p><p>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p><p>  透镜对光的作用:</p><p>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p><p>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p><p>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p><p>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p><p>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p><p><strong>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strong></p><p>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p><p><strong>  凸透镜成像规律:</strong></p><p>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p><p>  u > 2f f<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p><p>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p><p>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p><p>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p><p>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p><p>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p><p>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p><p><strong>  口决二:</strong></p><p>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p><p>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p><p>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p><p>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p><p><strong>  口决三:</strong></p><p>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p><p>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p><p>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p><p>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p><p>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p><p>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p><p>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p><p>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p><p>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p><p><strong>  眼睛和眼镜</strong></p><p>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p><p>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p><p>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p><p>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p><p>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p><p>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p><p>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p><p>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p><p>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p><p>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p><p>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p><p><strong>  照相机和投影仪</strong></p><p><strong>  照相机:</strong></p><p>  1、镜头是凸透镜;</p><p>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p><p><strong>  投影仪:</strong></p><p>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p><p>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p><p>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p><p>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p><p>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p><p>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p><p>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p><p><strong>  显微镜和望远镜</strong></p><p>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p><p>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p><p>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p><h2>物理知识点总结10</h2>
<p><strong>  一、光的直线传播</strong></p><p>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p><p>  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p><p>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s 。在水中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为真空的2/3 。</p><p>  4、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xx年中的传播距离。</p><p><strong>  二、光的反射</strong></p><p>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都遵循反射定律)</p><p>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原理: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是虚像。</p><p>  7、球面镜的利用:凸面镜: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p><p><strong>  三、光的折射</strong></p><p>  8、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p><p>  9、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中折射入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介质中折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p><p>  10、光发生反射与折射时,都遵循光路可逆原理。</p><p>  11、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为色散。</p><p>  1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p><p>  1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p><p>  1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p><p>  15、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p><p>  16、当白色光(日光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被物体反射,这就是反射光,我们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何光的物体的颜色就是黑色。</p><p><strong>  四、透镜及其应用</strong></p><p>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p><p>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p><p>  2、凸透镜的确定方法</p><p>  (1)手摸法: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p><p>  (2)聚焦法:用太阳光对着透镜照能得到细小亮斑的是凸透镜。</p><p>  (3)放大法:看书上的字放大的是凸透镜。</p><p>  3、透镜的两个镜面所在球心的连线叫主轴,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p><p>  4、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使用时应使物体尽量远离透镜,但物距不得超过一倍焦距。</p><p>  5、幻灯机与投影仪:都是将较小的物体经凸透镜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像,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使得到的像更大,应把幻灯机或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影片与透镜的距离调近。</p><p>  6、照相机:较大的物体经凸透镜后成较小的像,景物离照相机越远,拍到的像就越小要使拍到的像大些,应使照相机离物近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大些。</p><p>  简言之:</p><p>  要使像大,减物距,增像距。</p><p>  要使像小,增物距,减像距。</p><p>  7、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是代表凸透镜成不同像的三种最基本的光学仪器。</p><p>  8、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它是对物体的两次放大,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虚像。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p><p>  9、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可以由凸透镜组成,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先由物镜把远处的物体拉近成实像,再由目镜放大成虚像。我们看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使视角变大了,所以能看得很清晰。</p><p>  10、晶状体和角膜的组合相当于凸透镜,它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p><p>  1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物体射来的光也会聚在视网膜上。</p><p>  12、近视的形成:</p><p>  (1)睫状体功能降低不能使晶状体变薄,晶状体折光能力大。</p><p>  (2)眼球的前后方向上过长。</p><p>  这两种结果都能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p><p>  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用凹透镜制成眼镜矫正近视。</p><p>  13、远视:(与近视相反)用凸透镜矫正。</p><p>  14、眼镜的度数:</p><p>  凹透镜的度数是负的,凸透镜的度数是正的。</p><p>  凸透镜越厚,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p><p>  凹透镜中心越薄,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p><p>  度数=100/f(f为焦距,单位:米)</p><p>  15、巧记凸透镜成像的区分:</p><p>  物近像远像变大,一倍焦距分虚实,</p><p>  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倒立的。</p><h2>物理知识点总结11</h2>
<p><strong>  一、电荷</strong></p><p>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p><p>  2、两种电荷:</p><p>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p><p>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p><p>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p><p>  4、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p><p>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p><p>  5、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p><p><strong>  二、电流</strong></p><p>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p><p>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p><p>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p><p>  4、单位:</p><p>  (1)、国际单位:A</p><p>  (2)、常用单位:mA、μA</p><p>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6、测量:</p><p>  (1)、仪器:电流表符号:A</p><p>  (2)、方法:</p><p>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p><p>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p><p>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p><p>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p><p>  Ⅰ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p><p>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p><p><strong>  三、导体和绝缘体:</strong></p><p>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p><p>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p><p>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p><p>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p><p>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p><p>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p><p><strong>  四、电路</strong></p><p>  1、组成:</p><p>  ①电源</p><p>  ②用电器</p><p>  ③开关</p><p>  ④导线</p><p>  2、三种电路:</p><p>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p><p>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p><p>  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p><p>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p><p>  4、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p><p>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p><p>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p><p>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p><p>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p><p>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p><p><strong>  五、电压</strong></p><p>  (一)、电压的作用</p><p>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p><p>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p><p>  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p><p>  ②电路是连通的。</p><p>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的电流。</p><p>  (二)、电压的单位</p><p>  1、国际单位:V常用单位:kVmV、μV换算关系:1kV=1000V1V=1000mV1mV=1000μV</p><p>  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一节蓄电池2V家庭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p><p>  (三)、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符号连接直接连接电源异量程每大格每小格内阻同电流表A串联不能0~0.6A0~3A0.2A1A0.02A0.1A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短路0~3V1V0.1V电压表V并联能0~15V5V0.5V很大相当于开路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p><p>  (四)、电压测量:</p><p>  1、仪器:电压表,符号:V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p><p>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p><p>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p><p>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p><p>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p><p>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p><p>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p><p>  (五)、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p><p>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p><p>  ①电压表损坏;</p><p>  ②电压表接触不良;</p><p>  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p><p>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p><p>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p><p>  ①电流表短路;</p><p>  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p><p>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p><p>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p><h2>物理知识点总结12</h2>
<p><strong>  一、温度:</strong></p><p>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p><p>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p><p>  2、摄氏温度:</p><p>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p><p>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p><p>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p><p><strong>  二、温度计</strong></p><p>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p><p>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p><p>  3、温度计的使用:</p><p>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p><p>  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p><p>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p><p>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p><p>  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p><p><strong>  三、体温计:</strong></p><p>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p><p>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p><p>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p><p>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p><p>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p><p><strong>  四、熔化和凝固:</strong></p><p>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p><p>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p><p>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p><p>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p><p>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p><p>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p><p>  4、晶体熔化的条件:</p><p>  (1)温度达到熔点;</p><p>  (2)继续吸收热量;</p><p>  5、晶体凝固的条件:</p><p>  (1)温度达到凝固点;</p><p>  (2)继续放热;</p><p>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p><p>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p><p><strong>  五、汽化和液化</strong></p><p>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p><p>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p><p>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p><p>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p><p>  注:蒸发的快慢与</p><p>  (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p><p>  (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p><p>  (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p><p>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p><p>  (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p><p>  (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p><p>  (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p><p>  (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p><p>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p><p>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p><p>  (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p><p>  (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p><p>  (D)沸腾比蒸发剧烈;</p><p>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p><p>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p><p>  4、液化的方法:</p><p>  (1)降低温度;</p><p>  (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p><p><strong>  六、升华和凝华</strong></p><p>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p><p>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p><p>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p><p><strong>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strong></p><p>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p><p>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p><p>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p><p>  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p><p><strong>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strong></p><p><strong>  一、电荷</strong></p><p>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p><p>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p><p><strong>  二、两种电荷:</strong></p><p>  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p><p>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p><p>  3、基本性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p><p><strong>  三、验电器</strong></p><p>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p><p>  2、原理: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p><p><strong>  四、电荷量(电荷)</strong></p><p>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p><p>  2、电荷的单位:库仑(C)简称库;</p><p><strong>  五、元电荷:</strong></p><p>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p><p>  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0×10;</p><p>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p><p><strong>  六、摩擦起电</strong></p><p>  1、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p><p>  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p><p><strong>  七、导体和绝缘体</strong></p><p>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p><p>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p><p>  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p><p>  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p><p><strong>  八、电流</strong></p><p>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p><p>  2、能够供电的装置叫电源。干电池的碳棒为正极,锌筒为负极;</p><p>  3、规定: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p><p>  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p><p><strong>  九、电路:</strong></p><p>  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p><p>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p><p>  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p><p>  3、导线:输送电能的;</p><p>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p><p><strong>  十、电路的工作状态</strong></p><p>  1、通路:处处连同的电路;</p><p>  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p><p>  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p><p><strong>  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strong></p><p>  1、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p><p>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p><p><strong>  十二、串联和并联</strong></p><p>  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p><p>  2、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p><p>  3、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p><p>  4、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条支路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p><p>  5、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p><p>  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p><p><strong>  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strong></p><p>  1、线路简其捷、不能出现交叉;</p><p>  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p><p>  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p><p>  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p><p>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十四、电流的强弱</p><p>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p><p>  2、单位:安培,符号,还有毫安(mA)、微安(A)1A=1000mA1mA=1000A</p><p><strong>  十五、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strong></p><p>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p><p>  2、电流表的使用</p><p>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p><p>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p><p>  (3)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p><p>  (4)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p><p>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p><p>  3、电流表的读数</p><p>  (1)明确所选量程</p><p>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p><p>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p><p><strong>  十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strong></p><p>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p><h2>物理知识点总结13</h2>
<p>  透镜:</p><p>  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p><p>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p><p>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p><p>  薄透镜:</p><p>  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p><p>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p><p>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p><p>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p><p>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p><p>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p><h2>物理知识点总结14</h2>
<p>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与场强方向一致,所以正电荷沿场强方向,电势能减小,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与场强相反,所以负电荷沿场强方向,电势能增大,但电势都是沿场强方向减小。</p><p><strong>  1、原因</strong></p><p>  电势能,电场力,功的关系与重力势能,重力,功的关系很相似。</p><p>  E=mgh,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p><p>  电势能的原因就是电场力有做功的`能力,凡是势能规律几乎都是如此,电场力正做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负做功,电势能增大,在做正功的过程中,电势能通过做功的形式把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而电势能减小。</p><p>  静电力做的正功功=电势能的减小量,静电力做的负功=电势能的增加量</p><p><strong>  2、判断电场力做功的方法</strong></p><p>  (1)看电场力与带电粒子的位移方向夹角,小于90度为正功,大于90度为负功;</p><p>  (2)看电场力与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夹角,小于90度为正功,大于90度为负功;</p><p>  (3)看电势能的变化,电势能增加,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p><h2>物理知识点总结15</h2>
<p><strong>  一、压强</strong></p><p>  压强:</p><p>  (1)压力:</p><p>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p><p>  ②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p><p>  ③方向:垂直于受力面。</p><p>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p><p>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p><p>  (3)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p><p>  (4)公式=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p><p>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p><p>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p><p>  (1)增大压强的.方法:</p><p>  ①增大压力:</p><p>  ②减小受力面积。</p><p>  (2)减小压强的方法:</p><p>  ①减小压力:</p><p>  ②增大受力面积。</p><p><strong>  二、液体压强</strong></p><p>  1.液体压强的特点</p><p>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p><p>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p><p>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p><p>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p><p>  2.液体压强的大小</p><p>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p><p>  (2)公式ρgh。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p><p>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p><p>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p><p>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p><p><strong>  三、大气压强</strong></p><p>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p><p>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p><p>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1900。</p><p>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ρgh=13.6x103kg/m3x9.8n/kgx0.76m=1.013x105。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xl05pa=1900pxhg=760mhg。</p><p>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p><p>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p><p>  ②玻璃管的粗细;</p><p>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p><p>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p><p>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p><p>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大气压减小100a。</p><p>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p><p>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p><p><strong>  四、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strong></p><p>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p><p>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p><p>  典型例题</p><p>  例1、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酒精的容器,如图3所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容器甲底部受到的压强xx容器乙底部受到的压强;容器甲底部受到的压力xx容器乙底部受到的压力;容器甲对桌面的压强xx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强;容器甲对桌面的压力xx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力。</p><p>  例2、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p><p>  A、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p><p>  B、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后,要磨一磨;</p><p>  C、火车铁轨不直接铺在路面上,而铺在一根根枕木上;</p><p>  D、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一端被削得很尖</p><script>s("content_relate");</script><p>【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p><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ahsrst.cn/a/202303/857189.html">物理知识点总结</a><span>03-01</span></p><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ahsrst.cn/a/202302/782925.html">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a><span>02-06</span></p><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ahsrst.cn/a/202210/602878.html">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a><span>10-14</span></p><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ahsrst.cn/a/202201/511783.html">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a><span>01-17</span></p><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ahsrst.cn/a/202212/669945.html">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a><span>12-10</span></p><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ahsrst.cn/a/202303/857375.html">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a><span>03-02</span></p><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ahsrst.cn/a/202109/468673.html">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a><span>09-08</span></p><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ahsrst.cn/a/202210/616882.html">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a><span>10-28</span></p><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ahsrst.cn/a/202210/616903.html">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a><span>10-28</span></p><p><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ahsrst.cn/a/202212/672871.html">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a><span>12-12</span></p>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download_bottom");</script>

上一篇: 物理知识总结

下一篇: 没有了

  • 物理知识点总结(合集20篇)

    物理知识点总结(合集20篇)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

    2023-12-10 阅读全文>>
  • 物理知识总结

    物理知识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

    2023-12-10 阅读全文>>

物理技巧本月排行

物理技巧精选

物理技巧推荐